今年初,在投票选择2025年象征中日韩合作的年度关键词中,“未来”一词获得了最高票,成为“中日韩精神——2025年度汉字”。
这项活动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发起,旨在鼓励民众思考三国共有价值观和共同文化,促进理解、尊重和友谊。对未来的期盼,映射的也是中日韩民众的思考: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三国更需加强合作。
“中日韩三国,正共同面对着来自世界的复杂而艰巨的挑战,任何一国都无法独自应对。我们必须携手合作、加强团结,才能共渡难关。”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采访时说,“从这个意义上说,我们同处一条船,共享同一个命运。我们需要拥有同舟共济的精神与命运相连的意识。”
三国合作保持发展势头
在东亚地区,对中国、日本和韩国三国而言,有两个数字具有特殊意义:
一个是“25”——中日韩合作已经走过25年。在外界看来,中日韩合作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、覆盖领域最广、内涵最丰富的多边合作架构。2024年5月,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4年5个月在韩国首尔举行,宣布一系列合作共识,更是为三国加强交流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。
另一个是“15”——明年将是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成立15周年。2011年9月,中日韩政府为深化三国合作,在首尔成立常设国际组织——中日韩合作秘书处,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间的持久和平、普遍繁荣和共同文化。
7月1日,2025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,主题为“共塑未来:全球变局下的中日韩合作”。新华社记者 岳晨星 摄
在采访中,作为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第七任秘书长,李熙燮多次提到这两个数字。在他看来,尽管成立的历史并不长,但中日韩合作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;尽管存在一些波折,但三国合作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。
“在世界范围内,联合国代表全球,欧盟代表欧洲,东盟代表东南亚,而东北亚则有中日韩合作秘书处。”李熙燮说,从经贸、政治到文化、社会等领域,从民间交往到地方政府合作,中日韩合作秘书处都在推进交流合作。目前,中日韩合作已形成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、21个部长级会议和70多个对话机制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架构,积极落实了100多个交流合作项目。
文化交流意义深远
中日韩三国地理相邻、文化相通,经济互补性强。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网站资料显示,三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25%,贸易总额约占20%,可见中日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。但另一方面,中日韩合作的发展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,三国之间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。
李熙燮对于三国合作发展仍然充满信心。他表示,自己非常喜欢“同舟共济”这个成语,它反映了中日韩三国的真实处境。在他看来,对三国来说,应对保护主义、气候变化和碳中和是重要而紧迫的议题。此外,三国还共同面临着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等挑战。
对于三国合作而言,文化交流尤为重要。中日韩三国地理相邻,在文化上有很多共同之处。李熙燮指出,“通常大多数国际组织的目标是和平与共同繁荣,但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此基础上还强调‘文化共享’,这对三国合作至关重要。”
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决定将2025-2026年定为“中日韩文化交流年”,希望推动三国人民实现从“居相邻”到“心相通”。在李熙燮看来,文化交流有助于拉近中日韩民众的心灵距离。他提到,例如汉字,东亚文化中的许多部分从历史上看都与中国有渊源。“当前,在城市文化交流以及地方政府交流层面,中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
“尤其在促进青年交流方面,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桥梁。”李熙燮强调,年轻一代是三国和三国合作的未来。秘书处正重点推进多项交流项目,推动彼此的理解与信任——这对三国的未来以及三边合作意义深远。中国有个成语叫“和而不同”。在他看来,中日韩虽各有差异,但只要互相尊重,就有望一起找到达成共识的方向并展开合作。
让多边主义重新具备韧性
今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。在李熙燮看来,联合国是二战后最具代表性的多边主义平台。但随着保护主义抬头,多边主义正受到国际局势的威胁。“可以说,这是二战后全球体系面临的某种危机。”
当今世界变乱交织,单边主义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。关税战、贸易战影响全球经贸秩序和全球供应链稳定,对多边主义造成直接破坏。
正如一位中国知名学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那样,真正的多边主义,强调参与各方利益相互依存、休戚与共。李熙燮认为,这对于应对当前危机具有重要启示。真正的多边主义应该考虑并促进大多数参与方的利益。
他指出,对中日韩三国而言,共同的繁荣和发展正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秩序和多边主义基础之上。此前在接受采访时,李熙燮强调,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背景下,中日韩三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紧密相连。三国应在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和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。
李熙燮表示,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将继续同各方紧密协作,致力于维护和强化多边主义。“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,我们更需深思多边主义的时代意义。我们需要共同思考靠谱股票配资平台,如何让多边主义重新具备韧性并实现复苏。”
10倍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